艺术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艺术新闻

李延声:用“鹿”画来讲好中国故事


2017-03-21    来源 :人民政协网

 

 

编者按:在国家博物馆会客厅的正中央,悬挂着一幅《和谐吉祥》图,12只小鹿姿态迥异,兴趣盎然地在花草溪流间玩耍,一派和谐吉祥的景象。这是李延声委员最新创作的“鹿”画,本期书评艺评版约他讲述创作这幅作品的缘起、过程与思考。


《和谐吉祥》图


  去年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李延声从艺60年”大展中,很多观众在我创作的“鹿”画面前驻足观赏,颇感兴趣,鉴于此种情况,吕章申馆长诚恳地邀请我为国家博物馆创作一幅以“和谐吉祥”为主题的“鹿”画。我欣然答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创作,最后呈现出这幅《和谐吉祥》图。其实在此之前,我刚刚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一幅《翠柏意葱茏,瑞鹿鸣佳音》图,画中有19只鹿,翠柏做衬,象征祖国永久长青,其中翠柏是依据我在陕西黄帝陵文化园区写生时的千年古柏速写创作而成,祥瑞而不失庄严。这幅《和谐吉祥》图,与国家博物馆“中华文化的祠堂与祖庙”“中国梦的发源地”“国家的文化客厅”的文化定位相契合,主要表现美丽中国。“丽”的繁体字“麗”中就有“鹿”字,可见鹿本身与美丽就息息相关,鹿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此画中有12只鹿,山水花草做衬,象征着中国文化上善若水、源远流长,在艺术处理上,用山石的阳刚反衬鹿的秀美,用清泉的幽美正衬梅花鹿的灵气,使这幅画既生动活泼,又不失力量感与厚重感。

  我从艺60年时间中,画鹿也画了50年。谈到与鹿的渊源,还要追溯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大学毕业后来到山西煤矿工作,煤矿周边都是农村,有一次去山上,看到有很多鹿在奔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画了很多速写,这算是画鹿的开端吧。后来我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被分到中国画研究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成为时任常务副院长黄胄先生的秘书。在跟随黄胄先生创作、研究的过程中,他提出“一门精”的治学理念,认为一直坚持练习终究会出好作品,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都成为他们绘画的标志。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把画鹿作为自己艺术耕耘的“试验田”。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实践,就像齐白石画虾,也自己养虾;黄胄画驴,曾经放了3年毛驴。因此,为了画鹿,我游历多处鹿场进行实地写生,国内如北京、吉林、湖北、江苏等,国外如印度鹿野苑等,我仔细观察与研究鹿的习性与特点。为了更方便地与鹿接触,前几年还在北京凤凰岭附近养了几只梅花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以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描绘了千姿百态的瑞鹿形象,创作出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鹿”画。比如1983年,中南海组织一批老画家作画,我创作的《秋丛群鹿》至今仍收藏与陈列于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室。后来我还与白雪石先生一起创作了《朝晖》,收藏于邓颖超大姐的会客厅,象征祖国永远朝气蓬勃。还有《六宝常春》,以大陆送给台湾的两只熊猫,以及台湾赠给大陆的两只梅花鹿与两只长鬃山羊为题材创作,表达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期待。

  创作实践中,我在水、色、墨之间努力探寻独属自己的艺术语言。我曾经为自己从艺60年总结了两句话,一是“笔墨当为时代立传”,一是“搜罗万象写意传神”。关于后者,齐白石先生曾经说过,“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他认为绘画的终极目的就是写意传神。有些人画鹿,特别是梅花鹿,都聚焦在如何表现“梅花点”的画法,其实画鹿的关键在于展现鹿的动态与生命力,仔细观察会发现,梅花鹿就像芭蕾舞演员一样,灵气健美。想要表现这一艺术气质,就需要在水、色、墨上下功夫。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中都讲究水墨的和谐统一,比如齐白石画虾,画到后来他对笔墨很是讲究,笔的前后两端各蘸一点儿墨,中间用水冲,呈现在画面上的虾壳前后墨色、中间透明,栩栩如生。这都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是结合鹿的特点,在色墨交融中,讲究水与线条的运用,比如用线条来表现鹿腿的修长与优雅、鹿角的力量感,这就形成独特的笔墨语言。

  50年中,我创作的“鹿”画数不胜数,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履职中提交过一些有关鹿的提案。麋鹿原来只生长在中国,到近代随着我国国力式微流散于欧洲各国,国内一度灭绝,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某公爵从欧洲各地重金购买仅存的18只麋鹿,拯救了危在旦夕的麋鹿。1985年,在公爵后人的帮助下,麋鹿重新回归祖国,并经过20年的繁衍生息,由原来的三十几只增加至几千只,真可谓国家兴麋鹿才兴,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像麋鹿这样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于是我提交了《利用麋鹿回归20周年,在京举办“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活动》的提案,得到北京市科协等多家单位的有力支持与有效落实。

  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这些思想理念都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民的实践,“鹿”画也是如此,它所象征的吉祥、和谐等美好理念,又何尝不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会继续创作下去,用“鹿”画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国画家)

李延声相关评论 年表
 

© 2000-2015 延声艺术 版权所有